程耳可能是内地为数不多的作者性导演。
毕业作《犯罪分子》一出手就技惊四座,第三部长片导演作品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,毁誉参半。
(资料图)
有人说他装,有人说他牛,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究竟好不好看?
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有《教父》的影子,但程耳并没有打算拍一部黑帮史诗,而是调转主题,讲一出上海往事。
在十里洋场,佳人、才子、战争、艺术、阴谋、离间、爱情、平凡,乱世之下的浮世绘统统上演,或紧张、或浪漫、或悲凉、或突然。
这种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的电影必须要用多线形叙事来讲述,表现手法也不能拘泥于传统,否则将会失去韵味,达不到“最爱湖东行不足”的效果。
程耳是懂电影艺术的,打乱时间线的叙事,象征、借景抒情、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,规则对称的构图,妙笔剪辑和转场,无不彰显百看不厌的电影美学。
虽然艺术成分比较高,但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并非形式大于内容的空架子,在故事性上,程耳也做到了有趣且耐看。
葛优的教父质感与用情认真,处理事情临危不乱,对待兄弟张弛有度,面对家国大义坚守立场,碰到感情问题不破底线。
浅野忠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,看似地道上海人,只是葛优的妹夫,开着一家日料店,实为间谍,为战争而狂,有着特殊癖好。
阿娇的义无反顾、忠心耿耿,葛优对其有恩,她甘愿献出生命,帮助杜淳杀掉暗通款曲的二哥,以弱女子的身份成就豪杰之风。
章子怡的看透跟滥情,花花世界的女子,不信逢场作戏那一套,也不愿意痴情一生,看对眼就上,没了兴趣再换一个,在混乱下任人摆布,苟且偷生。
杜淳的深藏不露和闫妮的深不可测,前者几无台词,却不简单,杀伐果断、处事坚决,后者虽为管家,但却拥有极大的话语权,办事体面且有条不紊。
王传君和杜江,小人物的尝鲜,他俩并没有什么特大的本事,在繁华的大上海都不如一盏灯有存在感,但他们生存手段与不经考验又极为诙谐。
杜江想闯出名堂,回到乡下娶相好,可被领路人王传君带入温柔乡,在乱枪扫射中侥幸活下来后已然忘记了童子鸡的纯粹,变得贪恋美色,始乱终弃。
袁泉的艺术追求与现实窘迫,对电影有非一般的理解,对演戏有抠细节的执着,但爱人偷情加战乱年代,让她不得不放弃钟爱的艺术,将其留给下一个世纪的人。
这些故事相互之间并不是都有关联,有些甚至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,看起来又多又乱,但在程耳的调度下井然有序的上演,没有丝毫臃肿的观感。
上海的往事不是一个人的史诗,而是所有人的故事,可以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,光华夺目的大明星,也可以是没有名字的小角色,不知背景的神秘人。
他们一同构成了罗曼蒂克的上海,也在战乱之中消失、消亡,不知所踪,片中有的故事很完整,有的故事有残缺。
因为往事如烟,不一定都能看到全貌,所以在看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时千万不能陷入寻找主线的陷阱,毕竟这是一场群像戏。
此外,在电影感上,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也堪称上品。
影片有王家卫式的男女情事+视听格调,对称构图突显乱世规则,光影变化展现角色心理,俯拍镜头又似上帝视角,以旁观者的姿态俯瞰人生百态。
在音乐上,程耳还请来了跟王家卫合作过多部电影的梅茂林,慵懒又暗藏杀机的爵士乐,搭配美得出奇的画面,一出花前月下死的对比感呼之欲出。
而且王家卫电影中的旁白、抽帧、低沉情绪,到了程耳这里,替换成了音画不同步,升格镜头和沉默不语,再辅以程耳特有的影像风格和电影技巧,作者性就出来了。
如片中台词与符号的对接。
王传君问杜江,那个老头在坑里跟你说了什么,杜江说是童子鸡。
这是一个梗,下一个镜头应该是两人相视一笑,但程耳接的画面是葛优他们打麻将的笑声,诸如此类的还有闫妮说我扒了他的皮,然后就是吃鱼生。
这种蒙太奇剪辑的让电影的叙事更加流畅,也使得电影语言更加丰富,再加用黑屏转场代替时间流逝的巧思,有了1+1>2的效果。
还有程耳如涓涓细流一般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。
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很慢,还没有几句对白,倘若没有耐心肯定不会坚持看完,但在快节奏的当下,这种慢却能流入人心,甘之如饴。
这种慢就是让人静下心来感受电影中的好,也许是一句台词,一个画面,一种情绪,某一处与你共鸣,只要有感觉,即使看不懂也无妨。
除了王家卫之外,还能在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中看到昆汀式的暴力美学。
程耳的暴力美学虽与昆汀相似,但不像昆汀那么外放,没有极尽渲染血浆,也不会强调暴力手段,而是让暴力成美,用诗意的画面,艺术的表现消减不适感。
如葛优他们在浅野忠信的日料馆展开枪战,枪声四起,鲜血淋漓,但画面却给人异常冷静之感,还接一个全景突出构图之美,丝毫没有杀戮的恐惧。
类似的镜头还有浅野忠信在汽车上对章子怡施以侵犯。
本是暴力加害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,可程耳并没有直接表现翻云覆雨的长镜头,而是不断地切画面。
从车内到车外,由多变镜头变成定格镜头,章子怡的脸最后停在车窗上,绘画性便出来了,被困鸟笼无法逃生的隐喻也油然而生。
但成也艺术,败也艺术,艺术的属性太多就失去了商业,天然地提高了观影门槛,导致当年全明星阵容的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票房仅有1.22亿。
程耳没有彻底倒向商业,也需寻找一条平衡商业与艺术的路,毕竟电影若不赚钱,艺术也难以为继,《无名》是一种尝试,《人鱼》是一次期待,也许更好的程耳就在不远处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港澳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